背景音乐在医院应用的必要性
来源: | 作者:威谱 | 发布时间: 2020-11-10 | 2787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

  4.对护患关系的作用


  有利于护士和患者之间沟通,可以从音乐开始,延伸到共同关心和爱好的话题,通过交谈缩短患者和医护人员之间的距离,改善护患关系。 


    使用背景音乐的技术要点


  1.背景音乐的选择


  背景音乐的选择应该是个性化的,不应该千篇一律,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、心理状态及对音乐的欣赏习惯,选择最佳播放内容。


  (1)音乐节奏:健康人理想的脉动节律应为每分钟60次左右,每分钟在60拍左右的节奏(即中速)与人的正常生理节奏正好共振。如果音乐取这种节奏最容易使人保持心身平衡,生命体征平稳,既不兴奋又无抑制,是调养生理的最佳节奏(瑜伽功音乐都取这种节奏),此类乐曲可以应用于门诊大厅、手术室等环境。而选择慢于每分钟60拍左右的音乐节奏,就有抑制、延缓人类生理节奏的作用(催眠就是使用这类节奏),此类音乐可以应用于心理治疗科等环境。反之,如果选择每分钟快于60拍的音乐节奏,就有兴奋作用,有促进生理变化的效果,能使机体的生物活性物质被激发,情感也随之兴奋起来,此类音乐可以应用于花园、餐厅和娱乐室等环境。


  (2)音乐种类:中国民乐适合于具有中国传统文化背景的中老年人,西洋音乐或流行音乐适合于青少年。


  2.在实际运用中,可以选用如下音乐处方:


  (1)缓解忧郁情绪:利用具有开畅心胸,舒解郁闷功效的乐曲,选择节奏明快,旋律流畅的乐曲,如贝多芬:G大调小步舞曲;莫扎特:浪漫曲;民族乐曲:喜洋洋、阳关三叠、步步高等。


  (2)消除烦躁心情:利用具有安神宁心,镇静催眠的乐曲,以消除病人紧张焦躁情绪,选择旋律舒缓清悠,曲调低沉柔和的乐曲,如:小夜曲、摇篮曲、梅花三弄、春江花月夜等。


  (3)抑制悲观情绪:利用使人轻松欣快喜乐的音乐,选择旋律悠扬,节奏明快多变,音色优美的乐曲,如:贝多芬:第五交响曲;民族音乐:百鸟朝凤等。


  (4)减轻消化不良:利用音乐旋律刺激改善胃分泌及胃蠕动功能,选择旋律优美淡雅,自然舒展平稳,强度变化不大的乐曲,如贝多芬:春天奏鸣曲第一乐章;柴可夫斯基:四只小天鹅;民族音乐:渔舟唱晚、平湖秋月等。


  3.设备要求和注意音量的控制


  使用背景音乐要有较好的音乐播放设备,现大多采用数码产品取代模拟方式,提供立体声源,能使播放音乐体现作品意图,以保护病人听力,达到音乐效果,起到播放背景音乐的目的。音乐的声音应由小逐渐增强,音量恰到好处。只有以适宜的心情欣赏适宜的乐音才能达到人乐和谐的境界。实际运用中要求音量低于或等于30分贝。